热线电话
0769-23192233

首页 > 国际物流案例

制造业物流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24-08-02 17:20:33   来源:小九直播回放
  •   

    制造业物流发展方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之间的竞争的激烈,物流已从附属服务转变为提高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减少相关成本,挖掘利润空间的重要一环,物流公司与制造企业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以物流为内涵的供应链越来越显出及其重要的作用,在此,就“链”起来与“融”合好两大问题,谈几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制造业具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近年来,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接近10%,以华为、大疆,海康威视为骨干的高新制造业不断释放出中国制造的强大发展动力。

      数据显示,工业品从原材料采集、生产制造到消费端整一个流程中90%以上的时间处于物流环节,因此,物流在供应链中很重要,起到“搭”链的作用。

      关于供应链这个名词,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指的是产品从生产到交付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企业、信息等构成的链条,或者称网络。

      我国用几十年走过发达国家的几百年之路,这令世界惊叹的变化背后,正是一条条遍布世界的供应链连在一起的结果。

      制造业能否继续保持优势?关键在供应链,进入2022年,在新冠疫情和世界变局之下,“供应链”这个词有了非同凡响的意义。新冠疫情下,供应链弹性不足、产业链协同不强、物流业制造业联动不够等问题凸显。

      我们不仅要看到制造业供应链存在的挑战,更要看到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的优势。随着国际贸易争端的加剧与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供应链“脱钩”的话题渐成热点。

      中国承受着高端制造业向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回流以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东南亚等欠发达国家加速转移的“双向挤压”,产业的转移必然导致供应链的溢出。另一方面,我国拥有世界上最齐全的工业体系与供应链网络,也拥有最大规模的市场。

      制造企业和物流公司间供应链协同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制造企业与物流公司在供应链运作中要深层次地融合,制造企业和物流公司在协作过程中,怎么样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透明度、灵活性、协同性,是目前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全球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情况下,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十分重要,制约制造业企业降本增效的主要压力,则是来源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要做到不断链,就要找准“痛点”,疏解“堵点”,明确了“打通堵点、连接断点、畅通循环”的基本思路。

      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鼓励物流公司主动深入制造公司可以提供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制造业物流供应链条长且容易断层,要提升各物流环节的衔接度和紧密度,没有在优化全局供应链的角度去设置物流节点,可能与制造流程脱节。

      制造业的生产端物流、采购端物流、销售端物流以及交付端物流,都有各自的服务特殊性和侧重点,都在供应链中得到反映,解决供应链管理各环节信息不对称、不明确,打破制造业企业与物流公司之间的屏障,实现共赢。

      供应链高度整合上下游。上下游企业协同互动,致力于建设覆盖面广的物流产业供应链体系。汽车生产的整个供应链是较复杂有代表性的供应链之一,汽车和后来的手机行业,作为改造供应链的最大需求者,正在想方设法地把上下游的利益绑定在一起。

      “深度融合”体现在物流业与制造业在供应链全链条上的战略合作、相互渗透、共同发展。

      现代供应链形成的一大特征,是从需求端出发,要说明就生产什么,这就是定制化制造,一种新时代的制造模式,与现代消费相联系。是按照上游订单为主,去采购、生产,这种反向生产方式,决定了供应链的重要性。

      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创新供应链协同共建模式,在智慧物流的加持下,优化制造业生产流程,发展定制化生产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在供应链流程设计,整体方案策划、供应链全环节服务上进行创新。

      智能制造风口下,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到最终销售,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物流系统正在成为推动制造业物流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制造企业构建柔性供应链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提供了可能。

      在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升级的发展的新趋势下,制造企业在生产模式转型和构建柔性供应链的过程中遇到挑战,从信息化角度来说,制造企业和物流公司在协作过程中,怎么样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透明度、灵活性、协同性,是目前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采购、生产制造、物流等供应链要素不断趋于智能化,由技术驱动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服务将成为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效率提升的核心,供应链变革和制造的升级发展,要求物流行业提供匹配的新服务,增强供应链内在韧性,实行多条供应链并行并缩短其长度。

      通过将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计算与制造技术融合,物流公司加快构建智慧供应链平台,形成智慧物流供应链生态圈,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延伸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

      物流贯穿生产和销售的所有环节,对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有着重要支撑,如何让物流系统满足智能制造时代的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让二者有效融合,是当前政府与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

      目前,物流业与制造业在推动融合的广度不大,深度不够,在华投资的400多家500强企业,90%左右的企业选择了物流外包,而中国的制造业物流外包比例不超过20%。

      物流不创造价值,但物流能保障企业价值,近年来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趋势慢慢地加强,抗疫期间,物流业与制造业上演了不少联动融合的故事。

      如何做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深层次地融合,这是一个大课题,也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课题。

      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具有政策红利。政策分国家政策与地方政策,国家政策大多数表现在大政方针方面,而地方政策,特别是制造大省、制造强市的政策具有针对性,主要从规划上着手,解决生产园区与物流园隔离的问题。

      物流枢纽、物流园区与产业园区布局统筹不够,不能够实现有机衔接和协同联动是目前的主要问题。

      地方政府鼓励制造业企业转变传统观念,改造业务流程,分离外包物流业务,通过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积极地推进供应链管理,降造业成本和物流成本。

      引导制造业企业与物流公司信息沟通,业务联动,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山东政府推动山东350户大公司集团带头剥离物流服务环节,实现主辅分离。

      国家政策大礼包是2020年,13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层次地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为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层次地融合指明了方向,促进物流业制造业协同联动和跨界融合。

      《方案》从探索融合发展模式、培育融合发展标杆企业,通过试点示范方式鼓励骨干企业先行先试,为物流业制造业深层次地融合、创新发展探索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形成可抄写的作业本。

      物流与制造,也能说是生产与交付,但总体上看,我国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还存在融合层次不够高、范围不够广、程度不够深等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制造类企业重产品生产、轻物流管理,尤其是内部物流,造成物料到达不准时、车间物料调动混乱、零部件配套性差等现象;制造业领域存量物流资源整合和开放程度不足,制造企业内部物流成本相比来说较高等问题。

      低成本是物流的核心,也是二者融合的基础,二者融合发展要符合持续性,低成本的要求。

      制造业在生产端的降本空间,远小于在物流端的降本空间,物流,就是物料的流动,运输的本质是位移,因此,追求单件物料的低成本的位置移动;仓储的本质是物料的调节与储存,零库存是其理想状况,不断供是其根本要求。制造企业要通过精益生产在不确定中寻找规律,通过科学的物流体系来管理需求的不稳定,达到仓储的最高境界。

      在二者融合中,不同企业的战略导向不同,因此,要考虑企业投入的资源和发展要求。

      物流业与制造业主体的融合,表现在设施设备融合联动,业务流程融合协同,也就是说技术融合、装备共用,AGV、自动化立体库、垂直提升机、码垛机器人、输送线等设备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只有将各类设备与作业流程很好地衔接起来,才能把设备的优势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在生产基地规划、厂内设施布局、销售渠道建设等方面引入专业化物流解决方案。

      从人的角度说,制造企业与物流公司之间的信任、忠诚,沟通是保证融合良好发展的基础,目前,双方信息资源融合互通等方面存在很明显的断点,导致融合层次不够、融合深度不高。

      举一个融合较好的例子:海尔将战略聚焦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核心业务,通过建立开放的体系,吸引国际一流社会化物流资源,将售后备件仓储运输、所有制造工厂原材料厂内配送及成品仓储发货业务进行无缝外包,实现了端到端一站式物流服务体系,以精益化生产物流模式,取代了原有粗放的生产物流模式。

      大宗商品领域的两业融合水平相比其他领域的两业融合度较低、挖掘的潜力较大。

      从两业联动到两业融合,是一个重大进步。“两业联动”强调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业间的相互协同、相互促进;而两业融合,是深层次地融合和创新发展。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飞跃,是质变过程,发挥1+1大于2的作用。

      也可以这样说:两业融合范围更广、程度更高、联动更加紧密。“两业联动”是“深层次地融合、创新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深层次地融合、创新发展”是“两业联动”的高级形态和必然趋势。

      对于制造业来说,这种融合不仅是外部的,是供应、销售方面的融合,更是工厂内部的物流融合,经典的传送带流水线,就是物流与制造业厂内融合的典型例子。

      更高一级的融合是渗透到厂内物流,甚至是车间物流和流水线物流上,尤其是柔性制造模式下,对入厂物流的灵活性、及时性和协同性提出很高要求。

      科技赋能的厂内物流拥有巨大价值,而在实际落地中,工业物流服务,或者说厂内物流的发力路径要根据不同细分制造业产业链和产品特点,从单点制造、线(端到端一体化价值链重塑)、面(数字化供应链网络协同)三个维度思考。

      两业深层次地融合,以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之间相互交流、渗透、学习、吸收。

      “制造+物流”的融合发展,促进了制造的进步与物流的发展。物流服务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是一种发展的新趋势,它渗透到制造业,推动了制造业核心产品的研发提升和结构升级。

      所谓的融合不是过去的制造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我服务的传统物流模式,而是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形成“优势互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合作,物流公司与制造企业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动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已成为当前制造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成为制造业创新升级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促进智能制造的发展,推广应用物流机器人、智能仓储、自动分拣等新型物流技术装备,提高二者融合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例如:中国邮政在青岛生产制造业基地布局,形成配套的入厂仓配中心,按照客户真正的需求提供业内先进的多层穿梭车系统、托盘自动密集型存取系统、“货到人”AGV拣选系统等自动化模式。

      人机互动、人机相融,这是未来物流领域的较高境界,柔性化,定制化是未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方向,二者融合于一体化。

      将物流业制造业深层次地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纳入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信息资源共享基础,全流程的大数据采集与信息库的搭建,为推进物流业和制造业的相互支持、渗透互融提供了可靠保障。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